中名资产董事长、英东资本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建东:企业家应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张建东(张冬冬),英东资本集团股份公司董事局主席,中盛资本(HK)董事长,中名资产董事长,青年企业家,山东省政协委员提名委员。Forbes 30 Under 30。获得New York University 斯特恩商学院金融硕士学位。
英东资本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建东谈到企业家精神:积极履行新时代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指出:“社会是企业家施展才华的舞台。只有真诚回报社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家,才能真正得到社会认可,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家。”这一论述深刻地揭示了新时代企业家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紧密关系。企业家作为企业的领导者,是社会的精英群体,必须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只有具备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以助力社会发展为己任,超越传统的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思维,将个人利益、企业经营融入社会的整体利益之中,才能得到社会各方的信任与尊敬,才能实现更大的发展。
企业是现代经济的细胞,企业家肩负着领导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新成长、健康发展的重任,是企业的灵魂与核心。一大批践行企业家精神的优秀企业家及其领导下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全球影响力日益扩大的核心支撑与关键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从各级政府到社会公众,都对企业家更好地发挥作用、创造更大的经济社会价值抱有很大的期望与要求。明确自身的社会角色与定位,对社会的期望和要求积极回应,培育有强大正能量的企业文化,坚持依法合规经营、互利合作,带领企业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为我国乃至全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是新时代赋予中国企业家的历史重任,也是企业家社会责任的核心内涵。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数量也迅速增长,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各类企业达到3858.3万户,数以千万计的企业家群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也日益增大。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对全国4000多位企业经营者的调查显示,我国企业家对履行社会责任有着很高的认可度。95.8%的调查对象认为“优秀企业家一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80%左右的调查对象认为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也在为社会创造财富,促进国家的发展。83%的调查对象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的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英东资本集团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实际践行公益活动。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类:热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尤其以民营企业家为多,参与的公益领域非常广泛,从扶贫、助学到支持大学生创业等;致力于绿色创新发展,领导企业开发节能环保新技术与新产品,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帮助产业链上下游更多的企业成长;关爱企业员工发展及其家庭和睦,营造公平合理的员工成长环境;围绕制约社会发展的瓶颈领域开展技术创新,积极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等。这些负责任的实践行动不仅回应了社会对企业家的殷切期望,也带动了企业的发展,弘扬了企业家精神,为社会树立了正面的典型形象。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如一些企业家单纯热心社会公益,而其领导的企业却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产品质量等负面问题;有的企业家要求员工高强度工作,但工资待遇却不能与之匹配;有的企业家商业诚信问题突出,其承诺和实际的产品与服务相距甚远等。
概括起来,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部分企业家对其社会责任的要求与内涵不清楚、不了解;有些企业家对社会责任的认识片面,在履行社会责任时侧重少数领域,而对其他领域的社会责任认识不到位;政府和社会对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缺乏指导,没有形成激励监督企业家全面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社会氛围。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需要全国上下同心协力、共渡难关,企业家在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全面持续推进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企业家社会责任宣传普及的工作力度,帮助更多的企业家认识了解其社会责任的内容与要求,形成自觉履责的思想理念。二是形成促进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的社会化、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让积极履责的企业家得到广泛的尊重与回报,让不负责任的企业家受到应有的惩罚。三是深入推进企业家社会责任相关问题的研究与探索,为企业家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社会环境下明确发展方向、清晰履责重点提供切实有效的方法指导与支持。提振市场信心,民营经济作用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这是长久之策,不是权宜之计”,并在多个重要场合强调“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彰显了我们党对民营经济基本方针的一贯立场和鲜明态度,为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看,民营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已经成为保障民生、促进创新、活跃市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如何提振民营企业信心,事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存续和发展活力这个大局,事关2023年以及以后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影响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以及产业链安全乃至国家经济安全。
值得重视的是,一段时期以来,受各方面因素影响,一些民营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遇到了困难和问题。从企业自身看,多重超预期因素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融资信贷产生深刻影响,尤其是抗压和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民营企业受外部冲击明显;从市场环境看,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大,消费需求疲弱,企业订单下滑,特别是近两年来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运行,企业难以转移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和叠加的人力成本上行,弱化了企业的生产意愿……这些“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信心。因此,如何在稳预期、稳政策上持续发力,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正确理解党中央方针政策,消除顾虑,放下包袱,大胆发展,非常重要。
提振民营企业信心需要多措并举出实招。按照“内在要素”和“自己人”的重要定位,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给民营企业发展创造充足市场空间。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建立健全具体机制,加大对侵犯合法权益的打击力度。完善政府涉企投诉、受理、办理、反馈、监督“五位一体”的联动机制。制定营商环境负面清单,把软指标细化成义务,形成硬约束,严肃查处违反“四零”承诺服务、隐性不作为、违法违纪违规等影响营商环境成效的行为。进一步加大对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完善金融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可靠、高效、便捷的服务,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支持建立面向民营企业的共性技术服务平台,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化服务。健全执法司法对民营企业的平等保护机制。进一步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清理违反公平、开放、透明市场规则的政策文件,着力放开市场准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入的行业和领域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我国政府已向外资开放或承诺开放的领域向国内民间资本开放。不断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机制,在重大规划、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活动中积极吸引民营企业参与。
爬坡过坎关键是提振信心。我们要牢牢抓住当前经济活动加快恢复的窗口期,以切实有效之举充分调动民营企业积极性,提振民营企业信心,促进民营企业扩大生产投资,激发民营企业创新创造活力,实现稳定社会预期与经济向好发展相互促进、良性循环。
信息来自“滨州网”。